• 联系电话:19953990233
  • 详情咨询:19953990233(厉主任)
  •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政务服务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省外教学 > 红色精神

 


西柏坡精神

精神解读 

深刻认识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 
作者:王聚英 尤秀斌 人民日报 2009.04.07

  西柏坡时期,党所面临的革命形势是即将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以建立新中国,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党的主要任务是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是由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他号召全党要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会一切不懂的东西,并激励全党克服困难,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国家而付出艰辛与努力。也就是要用事实回击国内外敌对势力所谓的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的预言。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发扬党内民主的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同时“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的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精神。这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西柏坡与中国革命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国革命史的宏大叙事,在一个小山村里谱写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宏伟乐章。 
        西柏坡——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普通村庄,60年前,成为中国历史巨大转折中的枢纽。一群衣着朴素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创出翻天覆地、沧桑巨变的辉煌伟业,从这里走向了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西柏坡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共34人。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刘少奇、周恩来等27人在会上发了言。会议着重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全会批准了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认为“中央的领导是正确的”;全会批准了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主席对时局的声明;全会批准了由我党发起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军旗的决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最后,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对全会作了结论报告。结论报告总结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12条经验,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加强集体领导,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号召各级干部要学好马列的12本书,并决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
  二、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三、决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
  四、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最后,全会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的反对突出个人的六条措施:1.不给党的领导祝寿。2.不送礼。3.少敬酒。4.少拍掌。5.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6.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赶考”从西柏坡启程

  1949年3月,党中央离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往北平。临行,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共产党“赶考”,考什么?毛泽东这个形象化的比喻,包含了两大考题:一是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共产党能否在夺得天下后,不学李自成。二是接受人民的考验。能否建立、建设一个新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毛泽东在进京前夕的“赶考”命题,也是未雨绸缪,更是共产党人到底应该怎样执政的明确提醒。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共产党人执政要保持永不懈怠,勇于接受新挑战的精神状态。
  第二,共产党人执政要常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第三,共产党人执政要常具从严律己,矢志为民的信念。

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 

面向未来的赶考

  2013年7月11日,同是西柏坡,同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站在九月会议旧址前,习近平总书记神色凝重,目光穿越历史。此时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
  面对历史和未来,他再次提出“赶考”问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赶考在继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发起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将西柏坡所在的河北省作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深入实际,指导工作,推动全党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拓展。
  这是一次跨越历史、面向未来的“赶考”。



Powered by ZZ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