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19953990233
  • 详情咨询:19953990233(厉主任)
  •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政务服务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要闻
  李冉:沂蒙精神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营养剂”
 发布:   发布时间:2023/2/18 14:10:5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党中央发布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位列其中。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以其独特的精神品格,昭示了兴党强党的历史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沂蒙精神之于党的建设的重要价值,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沂蒙精神指明了正确方向。进入新时代,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就要善于在沂蒙精神中汲取养分和力量。

 一、沂蒙精神蕴含了兴党强党的密码

 

听党话,跟党走,是沂蒙精神的精髓所在。这一精髓诠释了关于中国共产党长期稳定执政的两个终极命题。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在哪里,根本在于人民的衷心拥护和舍命追随。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有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就能汇聚起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磅礴伟力,也必然成为中国的“最高政治力量”,正所谓“人民就是江山”。二是中国共产党何以获得人民的拥护,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成为人民追求光明与解放的“主心骨”。我们党为着人民的事业而无私奋斗、英勇牺牲,并将其作为“最大的政治”,以党心赢民心,正所谓“江山就是人民”。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沂蒙精神都有深刻的诠释,那就是,共产党人一心为民,人民群众一心向党。进一步说,沂蒙精神体现的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兴衰成败的本质问题,即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要深刻把握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来思考之。

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进而是劳动群众的历史。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科学观点。人民群众固然是一个历史范畴,由此说,在不同社会中人民群众包括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但是,无论在任何社会,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他们不但创造出物质资料,而且不断改善生产工具,积累生产经验,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基础。遵循这样的历史观,就必然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就必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宗旨。

从大历史观来看,如何把人民组织起来,曾经是近代中国揭榜挂帅的“考题”。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身处救亡图存的险境,无奈中国社会一盘散沙,中国人民“只知有个人不知有国家”,无以凝聚起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力量。由此,历史也就向所有政治团体出了这样一道考题:如何把一盘散沙的社会组织起来形成民族解放的磅礴之势。谁能答好这道“考题”,谁就能成为领导人民的“主心骨”。由此,各派政党与团体纷纷“应考”并祭出各式各样的“人民大旗”,然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唤醒人民、团结人民、组织人民的历史路径,真正兑现了他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那就是,把分散性的民众聚合为政治性的人民,把人民的政治性与政党的阶级性关联起来,在政党与社会之间建立起政治共同体;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联起来,在政党与社会之间建立起利益共同体;把革命的愿景与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关联起来,在政党与社会之间建立起命运共同体。由此,“一盘散沙”的中国终于汇聚起伟大的历史合力,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而又恢弘的国家叙事就此产生。正如毛泽东讲过的,“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做人民的学生和公仆,书写了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壮丽诗篇。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他所追求的以及实现这种追求所需要的力量均来自于“民心”二字。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人民群众生命相托,我们党舍身奋斗,由此凝聚起推动历史发展的磅礴力量,这便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全部秘密。

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我们党概括了十条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前两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至上”,这体现了党和人民关系的极端重要性,昭示了最高的党性与最彻底的人民性相统一的历史遵循。

中国共产党何以成功、何以继续成功,根本取决于先进的党与英雄的人民之间水乳交融的政治关系。这个政治关系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我们自然是清楚的,我们的对手和敌人似乎也是清楚的。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近于实现的时候,有的西方大国基于一贯的霸权思维不择手段地阻碍中国的发展。他们更进一步地认为,只有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割裂开来,才能在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发展道路与政权性质,才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在当下,我们根本要坚持的与敌人根本要瓦解的,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即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指出:“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党和人民的关系,兹事体大,事关根本。在新时代发扬沂蒙精神,就需要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入手。

 

二、沂蒙精神蕴含了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

 

沂蒙精神是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这一精神孕育在沂蒙地区,足以说明我们党在这里取得了农村党建的巨大成功。如果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革命与土地革命,那么农村的党建工作就如同撬动中国革命的杠杆与支点。显然,沂蒙地区的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其经验堪称农村党建的“教科书”,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一)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全局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山东党组织陷于绝境,一度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党在沂蒙地区工作是从重建基层党组织开始的。首先是选派和培养得力干部。比如,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都曾领导过沂蒙地区的党政军群工作,同时还开办各级党校,大力培养后备干部。对于罗荣桓,毛泽东更是这样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其次是大力发展党员队伍,锤炼党性,打造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沂蒙地区的党员数量从1937年的1300人发展到了抗战胜利前夕的6万多人。再次是大力建设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支部整顿、农村整党、“三查三整”、政治学习等方式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毛泽东在总结建党18年的历程时指出:“十八年中,党经历了许多伟大的斗争。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在这些伟大斗争中,锻炼了自己。这个论断虽然是对历史的总结,但也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就是要在干部选培、党员发展和组织锤炼三个方面协同发力。沂蒙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典型的系统性,这一经验直到今天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把党的建设与党领导的事业统一起来,是党心与民心紧密相连的基本方法



Powered by ZZZcms